2019年1月15日

鱼翅与花椒

作者 雪哥

吃别国的菜,是很危险的。 一筷子下肚,你就不可避免失去自己的文化归属、 动摇最根本的身份认同。

扶霞邓洛普,一个英国姑娘。为了研究中国的少数民族,偶然间来到中国的四川。从挑战中国的皮蛋开始,在中国进行了一场找寻美食的冒险之旅。

这是一次从文化冲击到文化认同的过程。在追寻吃到自己亲自学习下厨,从开始吃比较安全的锅盔、担担面到后面吃火锅时最爱点鸭肠、毛肚,再到去小摊上啃兔脑壳。为了追寻最正宗的花椒跑到边远的清溪,听说有回锅肉就跑到陌生人的家。从熊掌到蛇肉。这一路寻来,体验中国人对吃的执念。
她有着敏锐的洞察力。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喊了几千年的中国,吃自古以来就是上至皇帝下至平民极为重视的一件大事。
在中国的吃,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,而且还具备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。
她在甘肃,感悟到吃是人与人之间感情的联系,人与家乡的纽带,生者与亡者的感情沟通的桥梁。
她在湖南,体验湖南菜的大胆厚重,到扬州,又品尝了温柔的淮扬菜。一个如杀伐果断的将军,直爽,钢烈,一个又如江南美人,恬静,温润。
鼎,做为祭器,用来煮肉的大锅,同样与王权关系紧密。得九鼎者得天下。得天下者,还得向上天供奉吃食,以免天降灾祸。
慢慢富裕起来的中国人,在吃上可谓费尽心思。各种珍禽异兽被悉数端上餐桌。同时在快速的发展和监管的落后这种情况下,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要。
刚刚摆脱贫困不久的中国人,将吃等同于自己财富和地位。食物浪费也越来越严重。但是菜点得少了,主人面子上却也挂不住。
扶霞将自己独特的经历纪录下来,还整理了一些独具特色的菜谱。有国宴,也有街边的苍蝇馆。这一点她完全认同中国人对吃的评价标准:饭店的装潢和设施,服务人员的态度,周边的环境卫生等等都没有关系。只要味道正,哪怕老板天天摆个臭脸,爱吃的人们还是一窝蜂地挤上去,满足自己的味蕾。

最后再赞一下译者何雨珈。只有一位川妹纸才能把这本书译得如此接地气。